近日,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公布首批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名单,经面向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遴选和认定,首批授予322名教师“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称号,我校李华志教授、成虹教授和邱士安教授3名教师获评该称号。
通知指出,希望获得荣誉称号的同志始终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再接再厉,开拓创新,为我省教育改革和发展再立新功。希望全省广大教师校长以名师名校长为榜样,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政治建设和业务能力建设,敬业奉献,扎实工作,为推进四川教育再上新台阶而不懈努力。
首批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名单
(共322名)



李华志,教授,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负责人,担任四川省科技厅专家库评审专家、工业和信息产业教育教指委委员、《机械与电子》杂志编委会委员、开江县科技顾问团专家。在企业从事技术工作14年,担任技术负责人,调入成都工业学院后,一直在教学科研一线从事教学、教改、科研工作,校学术带头人。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专门委员会副主任。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创建的“李华志创新工作室”获批四川省劳模创新工作室荣誉称号,主编的教材中2本教材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负责的“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于2017年获批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8年在国家级慕课平台上线。指导多名学生获得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四川赛区竞赛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得第十三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并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近年来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主持、主研省部级科研和横向项目近30项,省级以上教改项目近20项,研制完成国家专利10余项。

成虹,教授,硕士生导师(兼)。第三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四川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省劳动模范;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成都市科技评审专家;成都工业学院模具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成虹教授长期从事材料成形及模具设计与制造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有5年的工程实践经历,是国内模具技术和模具教育界知名专家。《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获得2001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出版了《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冲压模具设计师手册》等著作10部,其中《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被评为四川省精品教材,《模具制造技术》被评为全国机械行业精品教材。主持的《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2005年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0年主持建设了国家高等职业教育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资源库《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近年来主持多项省级科研项目和企业横向科研项目;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了研究论文三十多篇;获得国家专利7项。主要教学课程:《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冷锻技术》、《模具概论》。主要研究方向:精密冲压成形技术及多工位精密级进冲压;快速成型。

邱士安,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第五届),国家级教学团队带头人(2010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7年)、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2015年)、国家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2017年)、四川省师德标兵(2005年)。目前是四川省模具行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四川省高校模具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高校脉冲电源创新团队负责人,是四川省模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四川省增材制造技术协会副会长、成都市智能焊接装备行业协会监事长、《现代制造工程》编委会委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网评专家。研究方向为材料成型工艺及设备、智能制造。
邱士安教授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青海黄南州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3项,在国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横向科技合作经费1000余万元,授权国家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为重庆平伟集团研发的高强钢汽车结构件冲压模具及装备,成果转化应用后新增产值3亿余元。主持建设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2年被四川省批准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专业,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普通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校企合作,实现工程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6年);“转型发展,产教“五融合”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教学成果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18年);“以双师型教学团队为核心,探索校企互动的机电设备类专业教学改革”教学成果获四川省教学成果三等奖(2014年);主编《机电一体化技术》、《电焊工手册》等著作6部,主持全国部分理工类地方本科院校联盟(简称“G12联盟”)委派我校牵头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型课程教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