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闻动态

杨俊辉副校长带队前往长三角三所应用型本科学院学习交流

 

2016-04-13 14:28  rscadmin

 


从3月9日至3月11日,由杨俊辉副校长带队,带领人事处及校地合作与校友联络处的相关人员对长三角地区在全国地方应用型本科办学突出的常熟理工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合肥学院等三所院校就人才人事工作和校地合作与校友联络工作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学习。

  
    3月9日上午杨俊辉副校长一行到达常熟理工学院,常熟理工学院姜建明副校长以及该校人事处、校地合作办公室负责人就人才规划、人才引进、教师能力提升、校地合作的制度建设及运行机制、校友会及基金会运行情况等方面介绍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常熟理工学院成功完成了从师范类院校到理工类院校的转型,紧密与企业合作,为周边区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应用性人才,该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绩效工资改革、开放办学、校友联谊、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都走在同类院校前列。我校交流人员一致认为“人才是学校未来”和“密切联系区域经济”是该校成功的理念,也是我校未来发展的关键。


      3月10日上午杨校长一行来到南京工程学院,与南京工程学院孙玉坤校长和人事处、发展与对外联络办公室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南京工程学院在应用型本科发展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结合,把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市场需求、企业需求紧密结合的道路。该校提出了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教师的“三名三化”:名专家,名教授,名博士;国际化,工程化,博士化。该校明确师资队伍建设要“三个发展”,即优先发展,在最近一次党代会上确立了学校的工作重点只有一个—师资队伍建设;特色发展,为满足应用型队伍建设的需要,由单一的高校来源为人才来源的多样性;分类发展,根据不同的人才制定相应岗位职责和考核标准。

3月11日上午走访的最后一所学校是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特别突出的合肥学院。合肥学院的刘建中副校长和人事处、教务处、服务地方与合作交流办公室(科技开发公司)等部门与我校就人才人事管理、教师发展中心、校地合作等分成三个组进行了一对一的对口交流。合肥学院从1985年作为高校中德合作的试点学校,依托30多年的中外合作办学经验,为中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走出了一片试验田,让我们深刻的感到改革的深处在课堂,转型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培训是关键,要系统培训强化内涵建设。

通过本次学习交流让参加本次走访的同仁受益匪浅,倍受先进教育理念的熏陶,体会市场的需求和同类院校的发展,也感受到了自身的差距和缩短差距的压力和责任,进一步反思在我校自我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深刻体会我校到了我校《章程》中的地方性、应用型、开放性、国际化发展的深刻含义。

三所高校均为新建本科应用型院校,每一所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但共同点均为人才强校、开放兴校、特色优校,人才资源是学校的第一资源,开放合作是应用型本科的本质。我校正在经历专科向本科的转型、传统办学向应用型办学的双转型时期,要实现转型,教师是根本,开放是途径,特色是优势。人才资源一定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区域社会而服务,而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一定要和地方、国家的规划紧密结合,要分析郫县、成都市、四川省、国家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做好学校的各类分规划。目前我们急需引进一批符合我校发展的拔尖及领军人才,急需培养一批能齐心协力建设学校的优秀人才,急需提升教师本科办学需要的教学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也急需尽快完善校地合作与校友工作的工作机制,协同各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共同推进人才培养应用型平台的搭建、产学研的协同创新,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推动自身发展有机结合,形成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杨校长在调研后,要求人事处和校地合作与校友联络处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认真谋划,围绕学校发展的目标,理清工作重点,集思广益,努力在人才引进、教师发展、校地企合作、校友服务方面多下功夫,注重内涵、突出优势、强化特色,使我校不断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支撑建设创业之都。